fbpx

EP.48、做品牌也能做代工,不要把框框先架好

過去幾年的商業市場上,許多做代工的工廠、製造的廠商,紛紛成立自有品牌,擺脫代工廠的標籤,用品牌去創造更大的利潤空間,畢竟兩者之間的毛利有著極大的差異。

它們擁有著極大的優勢,低廉的成本、無須轉手的經銷抽成、產品客製化的服務都成了最大的經營賣點,也吞噬了許多中小企業盤商的生存。但,所有工廠都如此順利轉型成功嗎? 其實並沒有,大多數仍維持製造業的思維,去模仿品牌銷售的味道,試圖讓自己成為一個品牌,最後,產品往往會回到當初代工的價值與價格,品牌的經營精神與製造業仍有一段不小的差距。

從品牌回到代工製造,這是一種很奇妙的經營模式,代工與品牌兩者之間微妙的操作模式,成功率往往比上述的模式高上很多。許多人認為,品牌是代工進化的歷程,卻很少人做了品牌之後,再回頭做代工,但這反而是消費者能快速接受的一個品牌操作模式,也是擴大經營的一種手法,安全、且有效。

「代工」,需要消費者認同產品品質,「品牌」,需要消費者認同品牌價值,如若從代工起步,最少需要做到這兩件事才能達到消費者認同。

反過來說,品牌起家,做到了消費者的品牌認同,對於產品通常也會達到同等的信任度,只要是這個品牌銷售的、代工出廠的,消費者都能信任。

有些人會說,那都來做品牌就好,代工之後再說,但要先檢視自己的企業跟品牌,是否有這些資源跟硬體資產可以操作。

這裡強調的概念不是誰好誰壞、誰強誰弱,而是做了品牌,也可以回頭往代工去進行擴大營收、擴大產品線,品牌不一定就是比較高端、比較嬌貴。品牌或許沒有成本優勢、沒有製造優勢,但擁有品牌辨識度優勢、品牌信任度優勢,這可以在代工的路上省去不少該做的努力,品牌標籤,就等於品質保證。 現在許多的企業不再侷限一種商業模式,只要能達到「創造營收」的目的,都無所不用其極地在測試、在創造奇蹟,你看看超商店員就知道他們有多無奈了,包山包海,以後說不定連你的喜帖、婚宴都包了。

延伸閱讀:EP.38、廣告成功的定義是甚麼?品牌外溢效應也是重點指標

葛捷思品牌經營學官方粉絲團

Comments are closed.

Create a website or blog at WordPress.com

Up ↑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